靠撿屎從“暴富”到“暴負”的国家(二)

Advertisement

自然界中的磷礦挖掘起來並不容易,但瑙魯島上的磷礦開掘卻極其方便,幾乎伸手可得。這些磷礦的來源是鳥屎。瑙魯島雖然是座小島,卻孤身於太平洋上,距離最近的島群也有700多公里。在周邊足足1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裡,只有瑙魯和一個比他更小的小島。也就是說,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裡,太平洋上所有的海鳥大多只能在瑙魯島落腳。

在成千上萬年的時間裡,海鳥們在此地棲息繁殖,留下了無數的鳥糞。鳥糞中含有豐富的磷,鳥糞形成的磷礦含量高而且開採容易。經過數万年的持之以恆的排便,海鳥們在瑙魯島上留下了厚度大約10米的鳥糞,讓瑙魯成為了世界上最優質的磷礦區。

德國侵占瑙魯
德國侵占瑙魯

德國人的發現讓大英後悔拍大腿,英國人再次來到島上開採時,只能向德國人交錢請求許可了。之後一戰爆發,英國人在歐洲和德國血拼的同時,僱傭澳大利亞遠征軍攻占了瑙魯。堂堂大英帝國為了一堆鳥屎,把一戰的戰火引向了太平洋。

一戰結束以後,瑙魯由英國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三家託管,由澳大利亞負責島上磷礦的開採。二戰期間,日本人還攻占過此地,二戰後被奪回。幾大強國輪流伺候他一個島,瑙魯的福氣實在不小。

直到二戰結束,冷戰開始,全球開始了反殖民運動,各個殖民地都開始爭取獨立權。瑙魯人眼看著帝國主義挖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鳥糞,自己卻一點利益都得不到,於是也開始爭取獨立。終於在1968年1月經過聯合國批准,瑙魯成功獨立。澳大利亞人在國際壓力下,悻悻而去,將磷礦交給了瑙魯。

瑙魯在歷史上沒有文明,國旗上的12個星代表島上的12個部落,從來沒有建立過,也沒有接觸過國家組織。來來往往的帝國主義侵略者,更是從來沒有想過要教育瑙魯人民。導致這個前一秒還處於部落聯盟、殖民地的小島,後一秒就要加入聯合國,成為現代國家了。而幸運或者說不幸的是,這個先天不足的國家,還家裡有礦。

既然要建國,瑙魯就要有一個國家的架子。瑙魯人可能在日本殖民時期感染了日本人的無限細分精神,這個21平方公里的小島,居然被瑙魯政府劃分為了14個行政區。由於島上沒有城市,自然也沒有首都,行政中心設在了亞崙區。這個村莊只有一家商店,一家郵局,和一個只有10張床位的旅館。

建國之初,由於沒有電視台和電台,也沒有報刊雜誌,瑙魯島上的一切信息均通過口口相傳,因此被稱為沒有新聞的國家。瑙魯內閣一共6個人,這6個部門尚書,每個人都兼任好幾個部的部長,掌控著上千人的公務員系統。是的,你沒看錯,瑙魯的公務員有上千人。這個當時只有8,000人的小國,曾經一度擁有著超過1,500人的龐大公務員系統,這個比例足以讓王安石當場暴斃。

而瑙魯之所以能夠養得起如此恐怖的公務員隊伍,這裡就要聊聊他們接手島上的磷礦後,是怎麼做的了。 1970年,瑙魯正式接管了島上的磷礦。在此之前,雖然帝國主義者殖民了瑙魯,但是他們倒也沒有搞肆意開採,而是嚴格控制開採量。讓海鳥們隨挖隨拉,啊不對,是隨拉隨挖,就是鳥一邊拉,人一邊挖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
瑙魯大肆開採磷礦
瑙魯大肆開採磷礦

但瑙魯政府接手以後,覺得”我瑙魯自有國情在此”,因此從1970年開始,瑙魯政府全面開放磷礦開採,大力挖掘。在瑙魯政府接管的第一年,瑙魯當年的磷礦開採量就超過了德國人開採30年的總和。隨著磷礦的大規模開採,瑙魯的財富就像是2001年梭哈茅台到今天才出售一樣,收入爆炸式的飛漲。

從70年代初期開始出口磷礦時,就給這個只有8,000人的小國帶來了每年至少1.2億澳元的收入。 1975年,瑙魯人均GDP達到了35,700美元,這是當年美國人均GDP的4倍半。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和購買力的因素的話,按照人民幣換算,1970年的瑙魯人均收入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5萬人民幣。

很快,瑙魯宣布自己成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,被稱為太平洋的科威特。對於一個在此之前只能靠摘椰子打魚來過活的小島國來說,這都不是跑步進入社會主義,這是一個大跳進入共產主義了。一夜暴富的瑙魯,只剩下了一句話:”來呀,快活呀!”

首先是福利,獨立後的瑙魯建立了一套足以讓瑞士人羨慕的福利制度。這可不是公知們所說的美國霸氣小護照那種瞎扯的福利,瑙魯人在上世紀下半夜,是真正的實現了共產主義。簡單的說,瑙魯沒有任何稅收,政府包攬了國民的一切花銷,住房免費,每家每戶發小別墅,水電免費,醫療免費,政府從澳大利亞和古巴過來的專家常駐瑙魯。

瑙魯飛機
瑙魯飛機

如果島上無法治療某種疾病,可以公款坐飛機去澳大利亞接受治療。通訊完全免費,島上的一切通信費用都由政府承擔。教育也是免費的,只要你願意學習,政府就會免費供你讀書,直到你不願意讀為止。

談到教育,瑙魯人對教育的態度是:“那是什麼東西?能吃嗎?”一位在瑙魯的外交官評價當地人說,這裡的人民看不到任何從事勞動的必要,因為一切全部依賴國家。瑙魯自己只有一座師範學校,擁有一名老師和十個學生。一個老師撐起一所大學,足以讓亞里士多德和孔子汗顏。當然,要求一個只有一萬人的小國有大學,也確實有些苛責。

如果瑙魯人願意上大學的話,可以公費出國讀書。在福利紀元里,每個瑙魯大學生人均花費22,000美元,但其中只有13%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。而更多的瑙魯人則是整天過著茫然的生活,既不上班也不上學,每天開車閒逛。如果瑙魯人回到大清,可能會說:“幹活?我這輩子不是為了乾活的。我媽當年跟著海鳥入關的時候,就已經把我這輩子的活干完了。”

一個典型的瑙魯人的生活畫面可能是這樣的:開著進口的奔馳,在只有20分鐘車程的環島公路上來回兜風,一邊喝著啤酒,一邊將喝完的啤酒罐扔出車窗。讀書?工作?這些都是泥腿子才會做的事。在磷礦里工作的全都是外國人,沒有一個瑙魯人。在超高的福利下,瑙魯人放棄了最後一點產業:捕魚和摘椰子。工農業完全荒廢。

這是一個位於大洋中的國家,想吃魚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魚罐頭。當地唯一能被稱為工人的,就是那一千多名公務員。可是這個職業並不要求上班時間,你去不去完全隨緣。

瑙魯政府為了方便島民的精神生活,在一個巴掌大的小島上設置了三個電視台,反複播放各種娛樂節目。島上唯一的一塊綠地變成了高爾夫球場。但高爾夫球場很少被使用,因為在這個20多平方公里的小島上,平均每家至少有兩輛車,而且都是進口的豪車。瑙魯人連路都懶得走,更別提打高爾夫了。

瑙魯人民的豪車
瑙魯人民的豪車

瑙魯人的揮霍極其驚人。曾經有一位瑙魯人訂購了一輛法拉利,因為自己太胖坐不進去,就讓它一直吃灰。還有的瑙魯人買了一輛小汽車,等油箱裡的油耗儘後就廢棄車輛,然後轉頭再買一輛。同樣的年代,曾經有一位瑙魯人為了表示自己的富有,當著訪客的面把20美元的鈔票當衛生紙用。 但是即使如此富有,瑙魯人也從來沒有想過去美化自己的家園。島上被礦場挖得坑坑洼窪,瑙魯人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填平或者綠化。對環保毫無概念。一位記者說,在瑙魯人的房子上,根本分不清誰是窮人誰是富人,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邋遢。房子周圍都是報廢的汽車和亂扔的啤酒瓶。

Advertisement